在阿坝红原牧区,许许多多的草原妇女每天既要放牧、挤奶、制酪,还要照顾老人孩子,生活担子很重。去年红原县对全县一半左右的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病免费普查,其中近8成被查出患有妇科病。由于牧区县级财力困难、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受红原县政府、红原红十字会邀请,我院派出医疗专家团队,参加由红原县组织的“关爱草原母亲行动”,在红原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生殖健康与不孕症检查活动。
红会领导、当地医院医生与我院参加会诊的部分医生合影
记录一: 出行细致安排
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在接到红原县政府、红十字会邀请后,院领导非常重视,虽然现在医院看病的患者数量很多,临床医务人员工作量已经很饱和,但医院仍努力协调,紧密安排,抽调出一部分医务人员组成爱心小分队赴红原县义诊。为了让义诊工作开展顺利,医院还组织爱心小分队成员进行藏语培训,让大家能够用简单的藏语交流。
3月31日,我院医务人员带上相关医疗设施前往红原县,一进入高原,大家就明显感觉头晕脑胀,出现了高原反应,路上还遇到下雪,本来八个小时的车程,足足用了十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与红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几句寒暄之后,大家顾不得旅途疲劳,开始商量明天的义诊。
记录二:受到牧民欢迎
红原红十字会南会长介绍,他们的“关爱草原母亲行动”姐妹宣讲团在前两周就把我院义诊信息告诉了各个乡镇的牧民。许多牧民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到成都看过病,此次听说有大城市的医疗专家来草原,都很高兴。
四月初的红原天气忽冷忽热,一会儿下鹅毛大雪,一会儿吹刺骨寒风,一会儿阳光直射。很多牧民一大早就从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来到义诊现场。她们依次排队,见到医生首先就露出信任的微笑。有些牧民把家里的奶酪带来,送给医生。
由于语言不通 医生必须依赖翻译大姐了解病情
虽然我们的医护人员学了一些简单的藏语,但是要听懂详细的病情描述还真的很困难。每咨询一个牧民,医生们又是动口,又是用手脚比划,实在交流困难,就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充当临时翻译。义诊过程中,来了一些“特殊”的牧民看望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为医护人员送来祝福哈达。原来,他们都是曾经在医院就诊过的藏族患者,在听说有医院的医生来红原后,冒着风雪赶来,只为感谢曾经的治病之恩。
记录三:草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堪忧
前来参加义诊的草原育龄女性年龄在20—60岁,在咨询和检查过程中,极大部分女性都有妇科病,主要症状腹痛、腰痛、月经不正常、痛经、白带多,宫颈糜烂、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患者居多。其中许多人还是不孕不育患者,有同居未避孕未孕8年的,有生了胎后未避孕未孕10多年的,有取环后未避孕未孕5年多的。这些不孕不育患者年龄都在25岁—39岁,幼稚子宫、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人占了一部分。由于就医意识淡薄,许多人都没有引起重视。有些五六年未生育的女性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些怀过一胎就自认为自己生育没问题,有些是女方接受过治疗而男方从未检查过。
爱心小分队的医护人员在为这些草原育龄妇女诊断病情后,还要耐心给她们宣讲健康保健知识,还要引导她们明白生育问题是男女双方的事情,需要夫妻同诊同治,要接受科学、系统、规范的治疗。有些医生还把通讯地址和电话留给病人,以便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及时沟通。
记录四:草原父亲也来义诊
虽然此次爱心义诊是“关爱草原母亲”,但活动现场也来了一些“草原父亲”,他们有的是为自己的妻子咨询,有的是为自己咨询,我们的医护人员都耐心进行了解答。一位30岁的藏族汉子,同居7年女方未孕,去年底在四处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建议做试管婴儿。他拿着一大摞检查单找到爱心小分队的医生说,他还是希望能够自然生育。医生告诉他,梗阻性无精子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有希望实现自然怀孕,而且这个在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已经有很多治好后怀孕生子的成功病例。医生的话让这位藏族汉子又看到了希望,当即就让医生告诉他医院详细地址。我们在此祝福这位草原汉子能早日如愿成为草原爸爸。
结束语:
这次红原之行,我们的医护人员感受到了草原牧民的热情,更看到了他们生殖健康保健意识的缺乏,也体会到高原地区医疗设施落后给牧民带来的影响。无论什么时候,我院会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竭尽所能为藏区牧民提供更多的生殖健康诊治服务。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